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理论动态

【中国教育报】胡甲刚: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价值遵循

更新时间 : 2018-10-25    来源:     点击次数:

观点提示

  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高等学校承载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但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永恒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高等学校安身立命之本、生存发展之基。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高等学校承载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但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永恒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高等学校必须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始终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是科研产出,不是社会服务,而是培养了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怎么样、培养的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的高等学校工作评价体系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从微观层面看,就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不仅要有知识能力、素质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从宏观层面看,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有数量规模的要求,有类别层次的要求,而且有结构效益的要求。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特别重视,继提出教师的“四条标准”后,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四个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业务精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高等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并对违背师德、师风不正的问题实行“零容忍”政策。

  立德树人是教育立法的根本宗旨和集中体现。立德树人作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一种应然层面的道德要求,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实然层面的法律要求。《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义务,也是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的法定职责。任何动摇、偏离、违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做法都为法律所不许。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我国推进实施的一系列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计划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永恒主题与核心内容。无论是“211工程”“985工程”,还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简称“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都是围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当前国家积极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开宗明义地强调:高等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布局中,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作者:胡甲刚,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http://www.jyb.cn/zgjyb/201810/t20181025_1252944.html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5日第5版 版名:理论周刊  本网编辑:吴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