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传真  /  正文

基层传真

教师思政工作调研系列•案例

【以德施教】以教师发展为中心做好服务

更新时间 : 2017-12-13    来源:     点击次数:

作者:蒋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医学院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支部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党支部建得强不强、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抓理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组织教师党员赴湖北红安干部管理学院、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管理学院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召开党委扩大会、支部书记会等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精神。邀请专家学者作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等专题报告,邀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邹薇教授作题为《科学把握“黄金十年”战略机遇,推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乾元教授作题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观念新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等。2015年10月,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党支部在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的优秀基层党支部活动评选中获得最佳成果奖。

抓政治把关。制定《基础医学院关于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强化思想政治要求的通知》,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教师管理等工作中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全体教职员工签订《基础医学院教职工意识形态责任书》。

抓社会实践。在洪湖市卫计局、荆州市疾控中心、江陵县血吸虫病防控所、公安县血吸虫病防控所等挂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号召,学院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挂牌健康扶贫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支撑,依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通过健康调研、精准健康服务的方式,持续跟踪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健康状况,真正为乡亲们谋福利,实现身心健康,助力学校精准扶贫工作。

先进典型带动师德师风

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培养的突出地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术不端“零容忍”、师德“一票否决制”。

制度建设促教风。制定《基础医学院干部、教师听课制度》,规定每学期院领导听课至少4学时、教学管理干部和辅导员至少8学时、系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至少4学时、专任教师至少2学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制定了《基础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章程》;推荐万瑜教授担任校督导团副团长,杨静教授、陈金和教授等任校督导;孟运莲、张卫国、刘胜武教授为院督导,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监督指导。

教学相长树师风。选优配强班级导师、烛光导航师、朋辈导师等,从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关心关爱、引导指导学生,其中院长李红良教授亲自担任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班级导师。学院从2011年起,在全院为学生聘任了一名烛光导航师,2013年获得学校“烛光导航工程”先进集体,有2名烛光导航师获学校表彰。学院在2008年成立了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全院公开选聘成长导师、发展导师和朋辈导师,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或困难,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制定了《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实施办法》,并向全院聘班级导师,覆盖全院所有小班。定期组织评教评学会、师生联欢会和趣味运动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院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先进典型引学风。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推荐教师参加评优评先活动,李红良、章晓联、汪晖、武军驻、侯炜等20多名教师分别荣获“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武汉大学“师德标兵”、“杰出青年”、“我心中最喜爱的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在教师队伍中起到榜样效应。

能力建设促进职业素养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支持教师发展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根本落脚点。

支持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医学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教学会议或培训,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共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考察实验室建设,开展示范讲课、教改核心教师培训;新进教师师徒制(指定老教授传帮带,跟班听课一轮,试讲合格再上岗);非医学背景青年教师临床见习制(与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合作,到相关学科临床科室见习);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骨干教师培训班(分学科派出骨干教师轮训一个月,部分再赴美国培训三个月);教改课程骨干教师赴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培训(2-3周/人,2批次/年)等活动。开展“园丁奖”评选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经验交流会,邀请多名校内外知名专家来院交流讲座,资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大幅提升。

学院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疫区、把教学延伸到病区,提高教学质量。如人体寄生虫学在血吸虫病的实验教学中,走出实验室的小天地,把学生带到血吸虫疫区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在疫区的河流和湖泊收集钉螺,到血防医院观察病人,在疫区农村走访群众,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既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又加深了对血吸虫病防治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支持教师开展学术交流。近5年30余名教师分别到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拓宽了国际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学院积极主办武汉国际医学病毒学研讨会暨向近敏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国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极其分子机制”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基础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各类高水平学术交流论坛,为学院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提供近距离平台。2013年学院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基础医学高端论坛”。该论坛由我院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基础医学院发起,全国40所综合型大学、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院长、书记出席会议。学院每年举办20余期“杏林论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院内资深教授、归国青年教师等,分享教学科研经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支持青年教师联谊会工作。成立于2011年的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逐步成为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助力,为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引路导航。以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为契机,开展观摩名师教学、教学艺术探讨交流会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质量。开展系列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兄弟院校名师来访交流,活动形式轻松,与学院开展的“杏林论坛”活动形成合力互补,激发青年教师科研热情,并为科研实践提供指导。适时开展文体活动,让广大青年教师“动起来”,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与临床院系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寻找合作机会。走出校门,拓展视野,与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青年学者交流学习。2015年我院发起、联合创办九校青年教师交流营,鼓励青年学者与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沟通交流。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