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传真  /  正文

基层传真

【党员好故事】方德斌:爱一行钻一行

更新时间 : 2018-08-23    来源:     点击次数:

人物简介:方德斌,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水利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他发表SSCISCICS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数十项,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2004年留校任教以来,方德斌一直在一线教师岗位上,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在科研上勇于钻研、在教学上勇于奉献、服务社会勇于作为,取得了显著成绩。

潜心科研有信念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使得他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钻研。他深知,扎实的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小时候,出生农村的他由于家庭经济环境限制,学习条件有限,没有太多时间读书,上大学后,他深知深造的机会来之不易,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科研,连续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

有信念,贵以专。留校以来,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科研和教学工作上,寒暑假几乎没有休过。为了做科研,经常加班到凌晨二三点。正是这样刻苦的钻研,使得他毕业后一年内就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同时,留校一年内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有恒心,贵在持。做科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是很难坚持的。在准备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时,由于方德斌博士研究生攻读的是系统工程专业,接受的训练大多是自然科学的训练,而当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南上适合他申报的只有应用经济学方面的选题。于是,他从公布指南开始准备,整个寒假期间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后,最后三天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终于赶在当年222日顺利提交了申报书。当时,他没有申报成功的心理预期,毕竟是第一次申报,而且是跨学科,没想到当年就获得了资助,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到了今年,在接到杰青答辩通知时,他在近二十天时间内十易其稿,更有三次彻底推翻之前的方案,终于完成了他自己认为满意的答辩材料。

敢于拼,勤于做。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方德斌自20046月毕业留校以来,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被来自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多家著名学术机构正面引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获得国家科技出版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青年、面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国家杰青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世界银行、国家能源局招标项目各1项,重大行业生产项目10余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在结题绩效评估中,被评为“特优”。2015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2013年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2014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均排名第一。

方德斌也相继入选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珞珈青年学者(2012年)、珞珈特聘教授(2014年)、武汉大学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国家“杰青”(2017年)。

热爱教育讲奉献

13年的教学生涯中,方德斌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他总是积极思考各种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堂教学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科研培养采取讨论班的形式,采取每周专题讨论经典著作、汇报研究进展的讨论班模式;实践能力培养采取让研究生参加生产实践项目,培养研究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

在方德斌的指导下,研究生们进步很快。在他指导的众多学生中,多位研究生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位硕士研究生在硕士期间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排名第二),并发表SSCI论文1篇、权威期刊论文1篇。

方德斌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学术基础薄弱的同学,注重塑造他的科研信心,夯实学术基础。同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事务能力,研究生很多参与各种训练,也担任了一些学生干部之职。毕业的学生除了出国深造、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很多到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中冶南方集团等单位就业。

服务社会有作为

方德斌还积极参加社会服务。他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水利系统工程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他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聘为博士硕士论文通讯评审专家等。同时,他担任20余种SCISSCI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仅2016年,他就先后两次被国家社科基金委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他还积极将研究成果服务于行业或企业。近5年完成的2份政策研究报告获得批示,4项研究成果被国家能源局等政府或企业采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