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传真  /  正文

基层传真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在马言马 一马当先

更新时间 : 2019-01-04    来源:     点击次数:

通讯员:杨辉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A+”,到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从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到入选中宣部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一马当先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指示要求,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研究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重镇和坚强阵地。

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按照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新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日前,学院党委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规范建设,加强政治领导力

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增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如何强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学院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有力对接。制定党政联席会议和党委会议事规则,严格履行议事程序,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教授委员会工作细则、系务会议事规则、服务型党组织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细则等50多项配套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

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传导机制,强化学院党委意识形态把关作用,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对教学单位、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生社团等的引导,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院管理的全过程。坚持学术研究有底线、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做“有政治意识、懂政治规矩、守政治规矩”的模范成为学院全院师生的共识。

回应师生关切,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凝聚强大合力。涉及到师生利益的重大问题每年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决策,需提交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授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讨论的事项严格按程序执行。注重发挥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研究生会、老年协会、青年教师协会等各方面作用,调动师生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工会获评湖北省“模范职工小家”。

强化党风党纪和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有效推行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廉政风险等系列防控措施,强化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坚决反对“四风”并健全长效机制。开展“铸魂育人 风清气正系列主题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发声亮剑,提高思想引领力

面对社会各界的关切,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怎样用理论研究成果引领新思想、传播正能量?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为执政党建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支撑和理论支持。

学院组织编纂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入选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主题出版物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主持“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基本经验研究”等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项目十多项。一批教授的建言受到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一批学术文章在重要刊物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近五年,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两报一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进行讲解,作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代表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言。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学院党委通过成立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等方式,组织师生全方位参与全国各级理论宣讲千余场。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的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瑜,同时担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和武昌区委理论宣讲团、武汉市青年宣讲团成员,曾多次深入街道、工厂和农村贫困山区宣讲10余场次。她还作为唯一的青年学生代表,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并做了交流发言。

铸魂塑心,增强育人亲和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站在为党育人的高度,努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铸魂塑心,不断增强育人工作亲和力。

学院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做到带头进行学习、进行研究、参加宣讲、讲授党课“四个带头”。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体备课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学习在线”等平台实现全员化、多层次培训。及时传达最新文件精神,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将学习与推动学院发展相结合,与推进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以及教学转化相结合,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促使师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不断支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零时差”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继获批4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之后,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四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全部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学院。4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0人次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6人入选武汉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

搭建平台抓手,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指导并鼓励学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武汉大学研究生党建研究会”“书香马院”经典著作读书月、“华中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等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与宣传平台,在学生中形成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浓郁氛围。

筑牢基层,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院党委将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牢抓紧,不断优化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实效。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把党员队伍教育关、发展关、管理关、活力关。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五个一”培训要求,实行入党答辩综合考察。党组织对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17年有两位青年教师入党,教师中中共党员比例达93%,另有2名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生党员比例近60%。按照“双带头人”标准选拔和培养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均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建立学院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制度、走访制度、系列座谈会制度,多种途径摸清师生真实需求;推动多层次师生结对共建,如教师党支部结对学生党支部、学科带头人结对青年教师、烛光导航师结对全体本科生、教授公开指导时间制度等,将关怀、引领、帮扶等多维服务延伸到基层党建的方方面面。

在抓好“三会一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学院与武汉空军指挥所、刘少奇纪念馆、井冈山大学等近10家单位合作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验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开展“学习伟人风范,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打造“追寻先贤足迹 弘扬武大精神”“党旗生辉——我有我品牌”“凝聚精气神 建好双一流”“党支部风采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博士生服务团开展“送理论文化下乡”广受赞誉并连获学校“活力100党建”创新项目一等奖。

“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创先争优树形象”,设置党员先锋岗,号召党员在推进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双一流”建设征程中,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学院50多名教师党员利用假期克服困难录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在国家慕课平台推出后引起了广泛好评,目前已经迭代至2.0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已经成为学院宝贵的精神品质。一批党员在创先争优中树立了先锋形象,近百人次受到教育部、湖北省等上级组织表彰。

(编辑: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