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传真  /  正文

基层传真

【战“疫”故事】经管院志愿者战“疫”在行动

更新时间 : 2020-04-01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点击次数:

文字:叶晶、沈仕雄

谁都不曾预料,在这个春节,疫情突如其来,来势汹汹。封闭一座城,关闭一道门,人人都置身其中。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这样说。山水相依,与子同裳,汇聚你我的微光,温热这个寒冬,拥抱春暧花开,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跑得更快。在这场特殊的阻击战中,我的家园,我的亲人,我来守护!


举手——16人的先行志愿者

“@所有人,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学院内部教职员工的互帮互助,特面向学院行政教辅人员征集学院疫情防控及教职工服务工作志愿者。”2月2日,管理教辅微信工作群中,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罗睿的征集号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彼时正值疫情汹涌之际,大家在关心疫情的变化及新闻资讯的同时,担忧着学校能否正常开学?学院党委关注到教职工中出现信息不畅、生活不便、情绪不稳的情况,提前研判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发起征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活动,以尽快实现防控期间学院内部畅通和教职工的互帮互助。“我报名!”“举手!” 当天即有16名行政教辅人员积极响应,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实验与信息中心姜文正月初五才从江苏长途自驾返回武汉,不顾劳累第一时间报名,她说:“我在学院工作了36年,这个时候老教师们一定会有困难,我对老师们熟悉一些,服务他们更方便”。

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周雄国40年前就经历过自卫反击战的生死考验,他毫不犹豫地报名,“这一次可能和以往的志愿工作不同,大家可能会有很多担心害怕,尽管有人说我这么大年纪还报什么名,但我有三十多年的党龄,我来报名一来拉拉人气,二来这里是前线,我是战士就该出现在这里。”

科研办公室的王淑颖2018年来到学院,工作尚不到2年,她说,“我的高中同学从北京来支援同济医院,我保定老家的邻居现在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这么多人都来帮助武汉,总感觉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

EDP中心的程薇静所在的小区是疫情重灾区,32人确诊的数字让她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她很遗憾自己只能遵守强制隔离的要求,“既然不能走出家门做志愿服务,那我就申请做信息处理,做一个‘云上’志愿者”。

16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志愿者点燃微光火苗,迅速组建成“志愿者工作群”。党委书记直接带领志愿者开展科学防控引导以及师生服务工作,对志愿者从统筹协调、公文流转、信息统计、在职教师联络、离退休教师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为加快专职教师的信息流转,特别将7名志愿者设为系所疫情联络员,“一对一”服务全院12个系所的288名专职教师。


出列——24+18人的党员突击队

“非常时期,一切以抗击疫情、服务教职工为重。从今天起,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团转为党员突击队!”2月14日,收到学校关于成立党员突击队的通知,学院立即将志愿者服务队全员转为突击队,明确学院的疫情防控整体工作由书记、院长统筹协调,副书记李好为突击队队长。以志愿者为基础的班底迅速扩大队伍,副书记邬明建、副院长方德斌、副院长余振、副院长沈作霖热心主动地作为普通队员加入其中, 24名精兵强将组成新的党员突击队。

“值守任务紧急,从明天开始我们统筹安排,但是今天下午需要先到岗,下午谁能出来?”2月18日,学院根据学校下发的《武汉大学家属区临时封闭管控方案》,向全院征集值守人员。来自系所的专职教师、行政办公室人员共18人主动出列,13:30集结完毕下沉社区。“我是党员我先行,助力疫情不退缩”,国家杰出青年方德斌、新世纪人才余振、院长助理代军勋、经济系副主任胡晖等当天即由党委书记带领开展值守第7网格文理学部家属区13栋楼工作,共同筑起一线的牢固“防火墙”。

做好“安全员”,守住家属区,就是守住校园,守护人民。尽管包裹严实,但口罩上露出的秀丽双眼仍然让女队员李晨、王继红令人印象深刻,她们对外出人员的劝说格外耐心细致,“要去散步、买烟的都被劝回去了”。值守到后来,想瞅空外出的老人看见她们就转身回去,“感觉到防守工作的重要意义,倍感欣慰”。2月21日,正在值守时,恰逢校长窦贤康前来巡查,队员们深受鼓励,“校长没有穿防护服只戴了口罩,我们装备齐全,更应勇敢”。

“出来拿团购的比较多”,实验中心许云、何准、殷汉植讨论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工作要做到规范,“一次只通知一波人,拿完再通知下一波”,有特殊情况的要帮助分发送上门。 “这样可以做到杜绝人员聚集,减少感染风险”,EDP中心鄢洪平自信地说。

值守、宣传、劝返……队员们不顾疫情风险,坚持驻扎在自己的 “责任田”,他们织起一张牢固的防疫网,不止守住了社区的安全,更让社区成为温馨和睦的大家庭。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马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王江海都出生在珞珈山,“守护是我的责任”,“理应做贡献”。对外联络办公室李辛欣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值守,期刊社刘跃斌不顾身体不适,坚持值守,“这是倍感荣幸的当班经历”。还有刘刚、高国安等一些退休的老师也在参加值守。


接力——有温度的爱心传递

“封城-封药-封小区,这种状况对我这个慢病患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幸好单位组织了志愿者为退休职工和行动不便的教工去医院取药,感谢所有的人!”2月24日,世界经济系林老师感动地在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朋友圈。

自收到林老师的求药信息,突击队队员立即行动,克服困难想办法畅通渠道。由于林老师住在武昌区校外某小区,加上学校内部的管控和交通管制,她急需的药品有了神奇的经历:志愿者姜文联络校医院开药、温辉到校医院现场取药、李好到学校把药取出送到姜文校外居住处、姜文联系自家的邻居传递到团购司机,再转交到生鲜卖场经理,直至对接到林老师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前后历经7个人的爱心传递,终于圆满将药送到林老师手中。

学院共有171名离退休教师,在这次疫情中,他们是需要重点守护的人群。志愿服务将对他们的关爱帮扶放在重要位置,专人负责,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安心抗“疫”。代开药送药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学院建立起“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交通员”的联动工作机制,既保证信息收集准确,联合服务更加准确高效的同时也降低了感染风险。如:“联络员”负责对接学院系所和三个离退休支部,收集用药需求;“信息员”姜文收到“联络员”发来的信息后汇总整理,联系校医院垫付资金代挂号并开药;“服务员”温辉到医院取药,将药送到教师家中;随着疫情管控升级,校外教师的用药求助也在加大,李好和周雄国申领了特别行车通行证,成为联通校内外的“交通员”,譬如为营销系教师送中药、为物业职工取急性胃药……从校内扩大到校外,实行点对点的服务。

与此同时,除服务本院教职工,突击队还积极响应教职工家属的用药需求,代为开药送药;结合有的老师反映难以买到急需的生活物资,队员们的服务范围再次拓宽,爱心服务更有温度。退休教师段老师急需口罩又买不到,副院长沈作霖马上调拔学院备用的20个口罩给他;世界经济系陈老师家里缺少肉制品,姜文立刻拿出了家中才购买的土猪肉,由李好送到陈老师家中。

“因为自己在校内居住,看到了因为家政人员返乡而子女又不能回到身边的老人需要帮助”,温辉在提起做志愿者的初衷时说。当她得知学院一位退休老师因为便秘需要购买药物的求助时,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后来听说需要长期服药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老师急需补充药物,就决定为老师们提供去校医院代开药和送药到家的服务。由于校区大,需求多,年纪大的老师她都会亲自送上楼,仅20日这天,她送了6位教师的药,步数达到1万5千步。2月17日,学院一名住在枫园14舍的留校学生突发肠胃不适,温辉收到消息后,立即开车前去宿舍,将学生送到校医院,待她看完病后又将其安全送回宿舍。

在被问到是否害怕传染时,温辉表示,“我平时有运动的习惯所以身体状况很健康,也知道了有效的防护措施戴口罩、保持距离、勤洗手,并不觉得恐惧”。当听到老师说“谢谢”、“辛苦了”,觉得自己带来了学院的关怀和温暖,“我个人觉得很开心”。

突击队员以“大疫当前,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服务师生,非常时期成为“逆行者”,为师生排忧解难。在近2个月的时间内,学院关爱帮扶的服务惠及31名师生,传送药物等物资涉及96个品类。


摸排——有密度的信息情报网

“学校只要求报数字即可,但我想既然摸底统计了,咱们是不是干脆把底摸清楚?”面对学校要求上报的在校教职工数据统计,罗睿提出把疫情排查做细落实的想法。事实上,自2月3日第一轮提前摸排全院所有系所教师省(市)内外的居住情况及身体状况之日起,突击队志愿者就把“提前预判,全面摸查”作为行为指南,通过在疫情前期、中期、后期分类、分层多轮统计在岗教师、在汉教师、授课教师的个人健康信息、授课信息、外地返汉信息等,率先形成全面的学院疫情摸排汇总表,实现全院师生一人一档,一日一报。为科学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等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集中突击队员的智慧和力量,织密摸查情报网,为疫情防控提供信息支撑。信息联络员使用专门调查软件采集教职工位置轨迹和健康状况,进行细致筛查和和管理;直接导入既有人事数据减轻教师接受排查的负担,使数据可以更加简洁高效地提供给党政办徐林汇总;在排查过程中,队员发现仅排查教师个人情况存在风险点,及时在个人基础数据上特别增加了教师同住家人身体状况的了解和排查。

为做好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志愿者们在网上及时相互交流,分享工作方法和技术经验。在学院面向任课教师的网络授课统计的任务中,志愿者主动为老师们提供帮助建群管理,分享使用心得。EDP中心林岚有丰富的网络数据处理技术,她不仅自己善加运用,还手把手传授给其他志愿者,“能把日常工作中的经验用于志愿者工作,觉得很有价值”,特别是减少填表负担,更能得到老师们的踊跃配合。

“听说你在找我,我很高兴,谢谢学院!谢谢你联系我!”3月24日,离退休三支部的胡老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叶晶辗转追踪找到他感到欣喜,由于他若干年前进入敬老院,电话方式变更,若不是本次疫情,他获得支部书记费培根和其他老师接力转发的讯息,还不知何时能与学院联系上。在这次疫情期间,结合学院离退休171名教师居所分散、信息不畅,特别是一些教师身居高龄、相对组织困难的特点,突击队在原来已设一名志愿者黄立中进行专门对接的基础上,为3个离退休支部各委派一名信息员,协助支部书记落实排查工作无缺失、无遗漏。

在已承担4个系所在职教师联络工作的基础上,党政办公室胡婵娟、岳平芳同时也承担了离退休支部的摸排工作。她们通过逐一电话、微信联系的方式,进一步确认每位教师市内、市外、境外的健康状态,更新了联系方式和居所住址,实现了离退休教师100%全排查。志愿者帮助和教会老教师们使用微信健康打卡或每天代为打卡服务,传递着学校、学院的关怀和温暖,一些久未联系的教师被重新联结在线,支部的微信群队伍在扩大,老朋友们的问候在增加。

志愿者们不仅关注教师们的身体健康也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异地教师办理返汉手续,解释政策规定,疏导情绪,结合副书记邬明建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心理疏导专文,发布八段锦等健身视频,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营造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


严控——有强度的安全重装

“请一事一报一审批,请一天一报一审批,请予支持!”面对师生要进学院大楼办事的要求,副院长沈作霖反复解释封闭政策。2月4日起,学院严格执行“一支笔”的防疫规定——对学院大楼实行封闭式管理,专人值守,由副院长“一支笔”审批进出权限,严格管控师生和车辆出入。

“做好卫生,做好消毒,这是出现疫情以来我们就坚持做的事情”,党政办公室高国安坚持监督和指导物业人员完成消杀防疫。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院要求将场地通风、大楼消毒和卫生管理作为每天执行的“必修课”。

1月23日起,学院安排对大楼整体进行消杀。 2月3日,随着疫情升级,学院对办公教学大楼进一步细化防疫消杀工作标准,加大防疫消杀频次,每天安排清洁人员对大楼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消杀。同时将消杀范围延伸到每个办公室和教室内部,力求做到“不留死角”,确保全方位“地毯式”消杀,阻隔病毒传播。目前,大楼每天保持卫生安全,重装以待,井然有序,可实现随时随地迎接“复工复学”的号令。


后记: “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微光。志愿者们说,我们最高兴看到老师们报表里报“健康”这两个字,最感动老师们毫无怨言地配合防疫要求,彼此鼓励,相互守望。与此同时,各系所不仅将网络课堂上得有声有色,还在积极推荐引进优秀人才;近万名在籍学生的排查和线上学习正按照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非全日制学生、国际学生四类归口到4个行政办公室有序开展;学院网站上照常更新着教师们的真知灼见和同学们的青春热情;久留境外市外的师生们正在陆续踏上回家的归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此,且汇聚微光成矩,以灿烂点亮明媚的春光!

(编辑: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