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理论动态

沈壮海: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更新时间 : 2017-11-01    来源:《中国日报》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作出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全党全民族的总动员。在报告中,总书记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总纲,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要求与关键路径。他还特别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些论述,为我们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确立了理论的指南和行动的纲领。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的这句话,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有的文化自信,也突出强调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责任与使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文化事业与其他任何事业一样,都不能停顿、不容简单守成,都唯有不断的创新创造,才能生机昂然、充满活力。对总书记提出的“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求认真学习、深化研究并使之成为全党全民的文化自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永葆中华文化生命活力的要求,是实现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文化方面提出的要求。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接力奋斗、拼搏创造的历史性成就,是我们推进民族复兴的新起点,同时,这个时代,更是要求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更大的定力、气魄和智慧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时代;是需要我们有新气象新作为,下气力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以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这些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就是我们要真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与新时代同步的文化新业绩,提供推进新时代阔步向前的思想引领、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也是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总书记在报告中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也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丰富和高质量精神文化的需要更强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我们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文化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落实文化惠民工程。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概括而言,就是要坚持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更加珍视我们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方法论;需要我们更加强化我们文化建设中的“当代意识”,即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但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对于在当代文化境遇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看到,现实中不同文化的猛烈激荡,是在“当今时代”同一时间轴线上展开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同时态的竞争轴线。如果我们面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当代的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兴叹者,也不能做望“古”兴叹者,而是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在给优秀传统以充分礼敬的同时,增进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创造新实践。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切实关注并着力推进全民族的文化能力建设。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既是其文化发展状况的标示,是其文化发展的依据,也是其文化自信构成的重要基础。一个文化能力贫困的国家,不可能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欣赏万千气象;一个不注重文化能力涵养、厚植的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文化上的荣光,不可能成为文化旅途上突起的新军。世界文化格局、文化版图的一切变化、调整,背后的根本因素即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能力的消长变化。文化能力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文化创新创造能力的建设。推进全民族文化能力的建设,需要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将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升真正地摆在谋划、推进文化发展的首要位置,还需要以激发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充分涌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机制条件与社会氛围。

(作者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