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理论动态

李楠: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作

更新时间 : 2018-08-21    来源:     点击次数: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生态孕育着文明、文明摧毁着生态而亟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历史实践进程中。从渔猎文明时代敬畏自然、农业文明时代顺应自然、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到生态文明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能超越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是伴随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而不断凸显出来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不仅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全新战略部署,也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从中国国情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但无法回避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已形成了长期依赖于以高自然攫取、高资源消耗、高投资驱动为特征的“路径锁定”,并受制于高速增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体制,导致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客观上在中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开始集中蔓延式爆发。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某种程度上压缩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实践空间。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建设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翟坤周的最新力作《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多维理路研究——制度、机制与路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正是对新时代率先推进经济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所做的开拓性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长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领域的“宠儿”,往往通过建构大量的数理模型来展开研究。该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全新学科视域出发,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勾画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

  时间和空间是认识和改变世界、揭示事物之间结构性相互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在传统学术视野中,我们往往将聚焦于公共性重大议题的镜头摇向历史,在历史发展的纵深中审视事物发展的理论走向和实践趋向。该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眼界置放于历史的长河中,纵向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重视将学术的视域瞄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以及新型经济体,考察国外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推进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政策演变和实践经验,实现了学术研究的时空结合。

  经济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个层面,跨越微观、中观和宏观多个层次,涉及政府、企业、公众多个主体,覆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个环节,包含人口、资源、环境多种要素,需要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各主体、各环节和各要素的利益关系。该书穿透经济建设复杂系统的迷雾,不仅从宏观上重构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战略框架与运行系统,也从微观实践中寻找到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一方面,从经济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来看,经济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率先推进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具有基础性、优先性和样板性意义。另一方面,结合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为例,探索了基于“规划—产业—空间”协同推进路径。

  总之,该书的出版凝结着翟坤周博士的全部心血,是一个有时代学术使命的青年学者面对公共性议题做出的有感情、有温度、有学理、有思想的研究。近年来,翟坤周博士在推进经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等领域先后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得了相关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形成了独具研究特色的系列成果。该书对于新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绿色实践转型具有重要理论指导、资政建议的价值,是一部新时代生态文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作。

(作者李楠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http://ex.cssn.cn/zx/bwyc/201808/t20180815_4543780.shtml

(本网编辑:吴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