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理论动态

萧致治:探寻古今治理之道

——评《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

更新时间 : 2018-08-27    来源:     点击次数:

关键词:治理之道;治国理政;“三严三实”;周溯源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周溯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周溯源著《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该书围绕“治国理政”这个主题,谈古论今,历史与现实有机联系,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对关乎国家兴衰存亡、强国富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娓娓道来,于修身齐家、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上、下册)一书86万字,内容分为:历史的启迪、哲学的辨析、文化的引领、价值的导向、方略的选择、民生的考量、人才的选用、党建的权重、实干的功力等九个部分,涉及社会科学和当代时政的方方面面,而且说理透彻,语言晓畅,有自己的见解。

  作为历史学者,周溯源在书中对我国古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并且素有尊史、学史和治史的传统。《诗经》中就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诗句。西周初年,周公叮嘱周成王说:“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意思是说,你要治理好国家,不可不借鉴夏、殷两代的教训。由于周初王公重视以史为鉴,一度创造了“成康之治”。汉高祖刘邦,原本读书不多,文化不高,“马上得天下”后,开始重视历史学习。他令文臣陆贾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每写完一篇就念给他听,听到妙处,拍案叫好。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重视历史的借鉴。他敕命魏征等大臣鸿儒悉心修史,仅用30年时间就修成八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宋代司马光希望“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时,得到宋英宗的积极支持。《资治通鉴》问世后,引起后代帝王将相、官吏子民的极大重视。由此可见,我们的先哲将历史的借鉴作用提高到必不可少的地步。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是经世致用,紧扣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予以阐释,鼓励人们积极地贯彻执行。书中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有阐述。此书收录的于2014年发表的《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初探》一文,对习近平执政特色进行了高度概括,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鲜活,好懂易记,能帮助读者理解习近平的执政思想与风格。书中提出,做人做事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严三实”,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政党、国家,都要走正确的路、正确地走路,等等,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书中内容看,凡与民众利益相关的问题,诸如现实中的农村建设、住房价格、反腐倡廉等,作者都予以悉心研究。

  历史可以鉴往知来,资政育人。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具有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历史中的精华部分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历代仁人志士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厚德载物”的襟怀等等,共同熔铸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书中强调,学好历史对于治国理政是必备的功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论述了诸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大众化、党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主导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严治党的历史学思考等等,均有新见。总之,《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是一本学术和时政密切结合的读物,提炼出史上若干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先进理念、价值观念、措施智慧,富含哲理,其文采亦增强了此书的可读性。

 (作者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http://ex.cssn.cn/dzyx/dzyx_llsj/201808/t20180825_4548732.shtml

本网编辑:吴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