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美国对华第二批加征关税政策正式启动,中方也随之作出回击,对原产于美国的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日益紧张的中美贸易战形势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1.怼遍全球,意在何为
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我们既不能低估,也无须高看。他只是目前美国寻求霸权延续的一种思潮、一个代表而已。作为商人出身的总统,特朗普在一年多的执政时间里展现出其敢想敢干、说了就干的高效率作风,一时间掀起“退群”旋风,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升级为“全球再平衡”,到处乱飞的子弹让世界真有点找不着北。美国很任性、世界很受伤,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际体系面临严重冲击。
除了在国际上到处放炮点火,特朗普在国内也没闲着,上任第一道行政命令便是废除奥巴马努力多年达成的“医改计划”,提出了带有浓重“修正主义”色彩的医改新法案,上任11个月就推出了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明确将经济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特朗普不惧敌人、不怕媒体,即使是最亲近的国务卿、国安顾问、首席战略分析师等要员,一念不合也是随时解聘,只留几位铁心跟班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作为商人起家的总统,特朗普是一位国际谈判高手,商业模式的“极限施压”成为其与众多国家开展谈判屡试不爽的杀手锏。为打赢对华贸易战,他不惜押上全部与华贸易商品,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气概”。但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产业的不同以及美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即便是双方实行零关税零壁垒,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巨额贸易逆差,大兵压境也只能让特朗普感受到风萧萧兮易水寒……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为导向的一系列霸凌主义贸易政策标志着美国孤立主义的加速回归,正在严重冲击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国际军事体系、国际文化体系等)。谁都不会否认,美国是战后一系列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但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要摧毁它?是要重塑国际体系还是仅仅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重塑国际体系比改造国际体系要难得多,按照目前的做法只会彻底搞乱全球格局,从根本上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是一个悖论。我们不清楚,世界不清楚,恐怕就连美国国内的精英阶层也未必清楚。因此,需要时间继续观察。
单纯从贸易争端角度看,特朗普的加征关税政策并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对其众多盟友的全面开战。因此对目前的中美贸易战我们大可不必全揽到家,联合应对仍是上策。当然,对于目前的中美贸易战形势,国内并没有集体误判,有不少专家早就预测到了今天的局面,只是在应对层面显得被动些而已。
面对日益加剧的中美经贸摩擦形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并努力寻求两国新的战略合作基础。冷战期间,美国与华合作的战略基础是联华抗苏;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开始寻求对华政策的调整,前总统克林顿提出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前总统小布什第一任期就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反恐成为中美两国合作的战略基础后又将中美关系修订为“建设性合作关系”,中国成为美国“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奥巴马时期气候、能源合作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领域,但“亚太再平衡”战略最终使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举步维艰,反而使得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进一步升级,为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威胁”的定性埋下了伏笔。就目前现状而言,缓和贸易战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美方手中,但我们也不能消极等待,而是仍要积极地去寻求探索新时代双方合作的战略基础,只有找到并确定了这个战略基础,贸易战的死结才可能解开,中美经贸关系才能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2.沉着应对,精准发力
中美经贸争端加剧的一个大背景是中美两国同时进入新时代,但两国新时代的不同内涵引发和加剧了碰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为未来30年的中国发展规划了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大大加快,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刺激了以班农、纳瓦罗、莱特希泽等为首的特朗普团队强硬思想派的神经,成为美国对华政策转向的重要依据。而在特朗普提出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特朗普同样宣布美国进入了新时代,该报告以原则性的现实主义为基础,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美国的价值观为导向,明确提出了保护美国的四大核心支柱,首次将中国列为美国第一大威胁,首次明确认定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首次明确指责中国对美进行经济侵略和不公平的贸易和经济行为,从而全面牵制、围堵和遏制中国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轴。
中美开打贸易战,标志着中美两国作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在经贸领域的修昔底德陷阱之战已经打响,中美国家利益的直接碰撞已难以避免,两国关系的起伏动荡将呈加剧之势。能否有效管控分歧,最终以和谈形式实现共赢发展,主动权虽不在中国手里,但各部门之间的鼎力配合和协同斗争确是打赢这场权力交接的世纪之战的关键所在。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值得跟踪和持续关注,也是观察特朗普政府后续贸易政策的风向标。目前,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美国贸易逆差由5月份的432亿美元上升到6月份的463亿美元也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很可能是美国进口商赶在美国对外国商品加征关税前突击进口造成的,还谈不上是贸易战的直接后果。毕竟特朗普的很多加征关税措施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许特朗普的大招会留在中期选举以后,目前更多的只是对世界各国和美国国内民意的测试,如果中期选举共和党取胜,特朗普将会变本加厉地推行其加征关税政策,世界经济会迎来更加狂风暴雨般的冲击。从这点看,中美贸易战的高潮仍在孕育中,更大的较量还在后面,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研究和做好应对预案。
3.高效调整,共铸坚盾
坚决推进各项改革,履行政府承诺,坚决避免“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避免“塔西佗陷阱”的重要性,十八大以来的强力反腐为政府赢得公信力、建立更加清明的政治环境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一些政策不当带来了损害政府公信力的问题,这在证券市场体现得尤其突出,比如“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救市资金不退出”等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笑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改进监管部门与市场的沟通能力,努力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增强整个社会对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建立起能够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资本市场。
尽早实施大规模减税。根据特朗普的税改法案,美国的公司税率从35%下调为15%,企业税负大幅降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外溢影响,个人所得税也由七档下调为三档,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税负压力。这为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股市不断创下新高以及特朗普赢得民意,强力开展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加征关税政策提供了强大支撑。反观国内,根据近日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全球企业税负情况报告,2016年所有国家(地区)平均总税率为40.6%,而中国总税率为68%,远高于德国的48.9%,美国的44%,英国的30.9%,位列世界第12位。同时,今年前5个月的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却达到了12.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5.8%)。因此,大规模减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逐步修复实体经济的赢利能力,推动企业恢复高质量增长,助力中国经济早日走出低谷,不断增强打赢贸易战的底气和信心。
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改革政策的执行力,使产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以中美芯片业之争为例,中国国务院在2000年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复函》,两份文件都对发展中国芯片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扶持,亦引发了美国的强烈不满,美方向WTO申诉中国,2002年美国审计署发表长达83页的《出口管制: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着重表明彻底重新审议美国政策的必要性》报告,要求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给予遏制。十五年过去了,美国实现了“力争使美国的高新技术(芯片)领先中国至少两代人的距离”目标,而中国的芯片技术几乎原地踏步,被美国轻轻松松地卡住了中兴通讯的脖子。其中的教训需要我们深思,我们究竟输在了哪里?显然,我们根本不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缺的是对政策的实际执行力,也不排除政策层面存在不够稳定的问题。另外,我们也要从在华美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中国输美商品重要份额的现实中反思和调整外资优惠政策,给予本土企业重点倾斜或政策支持,发展壮大民族企业,这才是打赢贸易战的根本举措。
进一步抓住机遇,彻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国经济早日走出低谷,为打赢贸易战提供强大经济支撑。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中国以前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消费支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消费、投资、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8.8%、32.1%、9.1%,全年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消费已经连续三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只有0.6个百分点。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率整体达到了78.5%,而“净出口”对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9.9%。所以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有限可控,这是我们有信心打赢贸易战的底气所在。在当前房地产、投资、金融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的情况下,继续稳住和提升消费者支出不仅对GDP的贡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打赢贸易战的最重要支撑力量。
(作者系武汉大学美国与中国周边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epaper.comnews.cn/list.php?tid=1
(本网编辑:吴林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