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全国道德模范湖北高校巡讲在武大启动

更新时间 : 2012-05-29    来源:     点击次数:

5月24日,全国道德模范湖北高校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武大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劲松,与500余名师生分享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尹汉宁,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团省委书记朱厚伦,湖北省文明办主任蒋南平,校长李晓红、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出席,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万贵主持。

李晓红指出,武汉大学坚持鲜明价值导向,彰显深切人文关怀,先后涌现出桂希恩、黄来女、赵小亭、杨昌林、黄碧海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道德模范。他指出,要把学习道德模范事迹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繁荣发展大学文化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尹汉宁认为,巡讲活动十分有意义。出席活动的道德模范和作为巡讲首站的武汉大学都具有代表性。湖北省道德资源富集,群星璀璨,有7名全国道德模范、75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名感动中国人物,还有7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他指出,道德建设和传承是大学应有的担当。当代大学生要致力于成为道德风尚引领者,播撒道德种子、激发道德热情、崇尚道德追求、传承道德力量。他希望武汉大学在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道德传承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报告会上,王争艳、孙东林、董明、郎坤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骆郁廷主持报告会。

满头花白的王争艳将从医26年来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她始终怀着仁爱之心,坚守崇高医德,长期扎根基层医院,以“视、触、叩、听”的精湛医术为病人诊疗,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她淡泊名利、廉洁行医,从不收病人礼金和礼品,长期居住在40平方米的“蜗居”,却甘之如饴。

孙东林深情讲述了“信义兄弟”20年信守承诺、接力还薪的故事。为了在过年前将工钱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从天津出发,路上发生车祸,全家罹难。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孙东林在腊月廿九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孙东林说,“我会用毕生精力,把‘信义兄弟’的精神发扬光大,为时代的‘诚信大厦’添砖加瓦。”

“身体不便,家庭困难不是拒绝奉献的理由;爱不是等待,是传递。”被誉为“轮椅天使”的董明,9岁时因为一场意外,高位截瘫。她面对困境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用点点爱心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不仅用10年时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她创办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帮助更多的人,践行“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如今团队已达5万人。

郎坤,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读大一时,她无意间读到一篇关于“屋顶小学”的报道。心被照片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触动了,她决定竭尽所能去帮助这些“流动的花朵”,一帮就是7年。郎坤欣喜地向师生们宣布,她会继续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生活问题,已经启动面向全武汉农民工子女的“5+1彩虹计划”志愿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雏鹰”翱翔。

现场师生数次落下眼泪,将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送给这些“最可爱的人”。学生代表张亚星、专职团干李好、徐冶琼等分享了体会,表达对道德模范的崇敬之情和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的决心。

骆郁廷指出,道德模范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迹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心路历程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师生深受教育。武汉大学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弘扬和践行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努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据悉,该项活动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从5月24日起,巡讲团将走进湖北省30所高校,播撒道德种子,催生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