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武大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更新时间 : 2011-10-25    来源:     点击次数: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实力雄厚的高校,武汉大学师生对此次会议极为关注,大家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就《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畅谈学习体会。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武汉大学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方重镇,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要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为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武汉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被公认为居于全国一流前列,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期学校出台了《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以高端人才建设、学科优势提升、学术精品涵育、学术平台拓展、珞珈智库锻造和国际交流促进六大计划,来进一步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同时,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战略性跨学科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凸显武大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家队”的优势和意义,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把武汉大学办成顶天立地的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也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决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中的一员,深感有责任为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

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提高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只有具备了这种充分的文化自觉,并加以落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蒸蒸日上。

在提高文化自觉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文化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原始氏族社会曾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并深刻影响到国家产生之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继承了来自原始氏族社会的宝贵思想,比如仁爱、民本、大同思想。和西方古希腊的文化相比,它既有不及古希腊文化的地方,又有远远超过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化的地方,这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应当是和能够是和谐统一的,这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第二,在“五四”之后,特别是在我们党成立和取得政权之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成为引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又正是19世纪以来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想中唯一符合科学的、超越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它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手段和影响力还不及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但从历史发展的远景来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我们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必为此而感到悲观。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讨论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最高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命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其战略价值和政治意义必须放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近代以来的160年间,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中心—沉沦—边缘化—奋起—再中心化”的周期轮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化开始了再度进入世界文化中心区的进程。但相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于世界的宏伟进程,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构成了战略性障碍:一是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配套,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强;二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不相适应,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量没有充分发挥;三是公益性文化建设与国家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要求不相适应,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进一步确立了国家文化发展问题的政治解决路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承担起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方卿:

英国作家杰克·罗琳的一部长篇小说《哈利·波特》,十年多的时间从图书领域伸展到影视、唱片、主题公园、玩具等诸多关联行业,创造了近600亿美元经济效益。这表明,文化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具有直接的商业价值。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关注与重视的主要是文化的精神价值,对文化商业价值的开发重视不够,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在商不言商”。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才第一次正式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虽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但是,真正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将为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方向,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08级本科生倪清:

当年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竟然被别的国家申遗成功,这体现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我们需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研究生阮学冰:

我们身边少数同学仍存在着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社会上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问题,因此现阶段对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同时,现有的文化事业和产业还要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而要充分发挥育民作用。

短评:让“武大声音”更加强劲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一个国家是如此,一所大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收获了辉煌灿烂的悠久文明,也留下了古老文化如何中兴的历史课题。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核心。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武汉大学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面临着历史传统怎样传承弘扬的时代挑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武汉大学同样具有这样坚强的决心与坚定的信心,要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方重镇,在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上,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进程中,要让更加强劲、更加雄浑的“武大声音”在历史风云里穿越激荡,让传统优势在时代大潮中再烁异彩,让武大文化与武大精神在新的时期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