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大,人文鼎盛,风骚蔚起。
1919年2月25日创刊的武汉大学校报,历经《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周报》《国立武汉大学周刊》《新武大》《武汉大学报》等阶段,已走过90年栉风沐雨的历程。它在时代洪流中诞生,在历史潮流里成长,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学校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考察历史,检视现实,观照未来,对于一所极具底蕴的百年大学来说,一张报纸,有着怎样的厚度?
丰厚的文化遗产
珞珈山上明星闪耀,风云际会,武大校报由此与众多名人结下“不解之缘”。校报的“名人烙印”,已积淀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名人参与办报是武大校报最亮丽的一笔。《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周报》创办之时,校长张渲即亲笔题写刊名;著名法学家燕树棠,著名教育家、国立湖南大学第一任校长皮皓白(宗石),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均曾负责《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的审稿或编辑工作;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数学家、原校长齐民友,著名哲学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原校长陶德麟,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弘远等,负责过《新武大》的审阅或参加过编辑工作。
名人见诸报端是武大校报最精彩的一页。陈潭秋参加英文演讲比赛,陈独秀三次到武大,周恩来在樱园慷慨演讲,毛泽东来校视察,董必武先后四次武大之行……硕学鸿儒,更如群星闪烁,光耀珞珈。国际知名学者杜威、印度文豪泰戈尔等名字,如雷贯耳;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50年从美国回到祖国,第一站即来到武大演讲;诺贝尔奖得主、中外院士等大师身影时常出现;更有珞珈山走出的百余位两院院士、50余位杰出校友,在校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青年专家……尊重学者、崇尚学术,是武大校报永恒的主题。
名人名言名篇是武大校报最厚重的篇章。从著名学者竺可桢等在武昌高师的演讲,到《国立武汉大学周刊》20年间刊登的数百篇学术演讲稿,折射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开放的办学理念;《新武大》上李达、高尚荫、李国平等人的演讲稿,先贤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武汉大学报》上的名人名篇,则不仅有演讲、发言等内容,还不乏名家撰写的专稿。
秉大师手笔,仰大家风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薪火就这样弦歌不辍,武大精神就这样代代相传。
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所大学,承载着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想,谱写出民族复兴的壮丽诗篇。校报,犹如这波澜壮阔历史长河的一幅生动素描,再现百年学府的变迁与勃兴,折射文化教育的跌宕与升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精神力量。
“愤外交之失策,秉爱国之热忱……”1919年5月13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周报》第12期的报道,再现了高师学子开展声势浩大反帝爱国运动的伟大壮举。力透纸背的文字,至今闪耀着五四的时代光芒。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曾是宣传抗日爱国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曾是抨击旧政、揭露黑暗的重要力量,其影响跨越校界,成为武汉市民争相传阅的主要传媒之一。
李达出任校长不久即专门发布决定,提出《新武大》所应该展示的六项基本内容,传达出新中国高教事业的蓬勃气象。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报》以教学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出了中国高教改革的“武大模式”,并重点报道了学科建设、人事制度等改革新进展,为改革发展鼓与呼,向师生奉献丰富的精神食粮。
以校报为载体开展的武汉大学年度十大新闻、新闻人物评选,从新闻的角度对学校全年工作进行回顾,是对学科、学者、学术、学风、学生协调发展的全面展示,清晰地勾勒出武汉大学朝着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奋勇前行的轨迹。
“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桥梁作用、窗口作用、园地作用”,学校党委率先提出的这一理念,如今已成为全国高校的共识。展示珞珈新貌,弘扬时代风尚,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师生员工,校报充分发挥校园主导媒体作用,尽展“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精神。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校报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无尽的拓新之途
面对生长之势如日中天的网络等新媒体,高校校报该如何定位?《正在消失的报纸》让人对传统媒体的式微有更深的切肤之痛,但是“消失”绝非报纸的“宿命”,出路一定就在前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唯创新方有新希望。坚持充实内涵,注重办报特色,打造新闻品牌,武大校报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发展新路。
突出的优势,让我们信心满怀。90年的探索积累,校报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念和独特的办报风格。学校高度重视的好传统,读者广泛关注的好环境;依靠师生力量形成的办报活力,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发展合力;科学合理的办报机制,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方向……
近年来,校报提出新闻报道要做到五“多”五“少”,努力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需求:少一点会议消息、多一点现场报道,少一点领导活动、多一点热点新闻,少一点抽象语言、多一点具体事件,少一点长篇大论、多一点精炼信息,少一点枯燥文字、多一点生动图片。多年实践取得可喜成效,不仅获得师生肯定,在全国高校校报界也拥有良好口碑。
校报发挥文字报道的优势,致力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形成了自己的“主打产品”—— 一系列立意高远、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专题报道。这些报道对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现象等进行深入追踪调查,系统而又生动地反映其发生、发展、结果和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使新闻报道在反映事实、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深入开展新闻策划,精心打造新闻精品,既凸显了主导媒体的优势力量,也体现出武大新闻的独特风格,更昭示着高校校报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