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中国治理绽放独特魅力

更新时间 : 2017-06-26    来源:     点击次数: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孙来斌

当今世界,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文明发展到了新水平。然而同时,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在世界乱局中保持了中国之治。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在国际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世界局势可谓乱象丛生、暗流涌动。在美国,新政府与传统社会精英摩擦不断,给社会带来冲击;在英国,“脱欧”搅动人心,政府的“脱欧路径”遭到许多质疑,接二连三的暴恐袭击使英国社会笼罩层层阴云;在中东,多国硝烟弥漫、各方博弈正酣……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人们不禁要问:世界怎么啦?其实,世界格局看似扑朔迷离,背后则有迹可循。

增长缓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西方国家中较早出现经济复苏迹象,其经济增长率在2016年回升至1.6%,但仍处于历史低谷。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导致许多人不满。在欧洲,失业、难民、安全等社会难题增多,而经济增长乏力又加剧了社会矛盾,欧盟前途充满不确定性。在中东地区,近年多家民调数据显示,最初卷入“阿拉伯之春”的国家,多数民众对发展现状不满,强烈的幻灭感取代了先前的乐观情绪。

改革乏力。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高举“改变”的大旗,但他真正带给美国的改变却很少,就连其积极推动的医疗改革、控枪政策等,由于受“否决政体”的影响也举步维艰。现任总统特朗普看似踌躇满志,但强大的资本逻辑、选票至上的政治游戏,也会束缚其手脚,让改革进展缓慢。欧盟内部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欧盟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但是,改革必然要触动各方利益,尤其是要触动某些财团的既得利益,这使政治家们只能把改革挂在口头上。改革没有实际行动或效果,又使民众对执政者失去信心。

责任逃避。从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治理实践来看,政府缺乏责任担当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滥用公投就是一种表现。比如英国,对于是否留在欧盟这样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政府草率地交给信息不对称且没有国家治理经验的民众进行表决,可谓是相当不负责任。当前,公投热已经蔓延至许多欧盟国家。公投在形式上借口遵从民意,事实上已成为一些国家政府逃避治理责任的一种方式。再比如美国,特朗普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对外政策上有所收缩。但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却逃避自己应担负的国际责任,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就招致一片非议。

价值观冲突。西方一些国家内部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带来强烈的价值观冲突,加之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西方社会的传统共识面临严峻挑战。在贸易、关税、移民等问题上,西方社会内部的态度出现严重分化。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顾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强行向中东地区输出价值观,造成这些地区出现种族冲突、教派纷争、政权更迭的乱局。西方国家自身也因难民涌入、恐怖袭击而反受其害。正如在今年德国第五十三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会议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所感叹的,不同利益和价值取向由表及里侵蚀着社会,加速西方的衰落。

积累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实现了中国之治,并积累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攥紧发展这把钥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中华民族对实现现代化的渴望之深、对民族复兴的期盼之强,世所罕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这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始终攥紧发展这把钥匙。这是因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在中国的前进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度制度自觉,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具有西方政党所不具有的社会政治动员能力,可以避免西方“否决政体”带来的无法有效决策、效率低下的弊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体制机制痼疾开刀。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勇于担当责任。决策效率不高、公共产品不足、施政眼光短浅,使当前西方国家政府屡遭诟病。后发国家的治理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敢于担当责任的执政党和运转高效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负责且善于负责的执政党。中国的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证高效的治理能力。不少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干部制度具有不同寻常的功能,中国的做法有启示意义,但是“中国模式不可重复,因为其他国家没有一个具有中国特殊历史和特征的共产党”。

重视价值观整合。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遭遇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文化冲突。面对这一情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凭着高度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觉,用中国梦描绘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这一共同愿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人的价值共识,从而能够有效动员起社会力量。

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其中,有对中国发展道路、治理模式的积极评价和客观研究,也有质疑甚至诋毁,还有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治理责任的期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一方面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

在冷静审视中保持战略定力。现在国际上流行着一些说法,认为美国将要从“世界领导席”上退出,如果中国不填补“权力真空”,世界将陷入没有领导者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如果中国发展挑战美国领导地位,又将与美国发生冲突,世界将陷入新老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对此,我们要冷静审视、理性对待,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受其左右。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与本国实力相当的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制度设计。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应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完善制度设计。例如,针对资源环境这个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针对粗放发展这个影响中国发展质量的“惯性病”,针对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必须增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推动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发展起来的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公共产品,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G20杭州峰会召开时,南非内阁前特别顾问戴维德·蒙亚耶告诉中国记者,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关于互利共赢的讲话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中国贡献充满了期待。《斐济太阳报》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时说,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倡议者是中国,但受益的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说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中国也将砥砺前行,为世界贡献更多智慧。